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贾斯图斯·图西蒂·旺吉鲁:以“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实现发展权

2025-09-16 12:09:40来源:中国人权研究会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以“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实现发展权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贾斯图斯·图西蒂·旺吉鲁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怀着无比荣幸与谦卑的心情在此发言,与各位共同探讨非洲国家、中国以及更广泛的全球南方国家走向繁荣、尊严与正义的共同征程。

  我们正身处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24年3月8日,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来自50多个国家的学者与专家共同发布了“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这份文件不仅是对话的成果,更是全球南方国家的集体呼声。它提出:“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长久以来,非洲各国的发展模式往往由外部强加,并常常附带有损主权的条件。而“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一条建立在平等、不干涉、相互尊重和共同繁荣基础上的道路。这一愿景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了天然的协同效应。

  自2013年启动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已发展成为习近平主席所描述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该倡议已在全球动员近万亿美元投资,推动了超过3000个合作项目。然而,比数字更为重要的是,它搭建起了新的合作桥梁——包括实体、数字与人文的桥梁。这是一个让非洲与中国能够并肩而立、以平等伙伴关系共同追求发展的平台,而非基于指令的合作模式。

  “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与“一带一路”倡议共同重塑了21世纪的发展合作模式。它们把长期在国际话语中被边缘化的“发展权”,提升为全球治理的核心支柱,并明确传递出一个信息:现代化道路可以有多样形态,但尊严与主权绝不容妥协。

  女士们、先生们,

  请允许我阐述这一愿景的三个维度。

  第一,主权与平等。“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提出:“支持各国探索基于自身文明特色和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模式。”这一原则在非洲引起了广泛共鸣,因为非洲的发展长期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相比之下,“一带一路”倡议在充分尊重非洲国家主权的前提下,通过基础设施、投资与互联互通等方式,支持如非盟《2063年议程》的由本地自主推动的发展议程。

  第二,包容性和全球化。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带一路’建设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成果由大家共同分享。”这与过去那种使少数人富裕而将多数人排除在外的全球化模式形成了根本区别。在非洲,我们已经看到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新建的铁路连接起不同区域,现代化港口拓展了贸易往来,数字走廊联通各方社区,能源项目为家庭与产业带来光明。这些并非孤立的工程,而是构建更加包容、更加平衡的全球化的重要基石。

  第三,知识与团结。“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呼吁:加强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艺术交流,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深化“全球南方”交流与合作。习近平主席复信非洲50国学者时鼓励我们“为推动中非合作和‘全球南方’发展贡献力量”,并共建高水平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这表明,我们的合作不仅限于道路与桥梁的建设,更关乎思想交流、创新推动以及人类人才的赋能。

  当今世界正面临严峻挑战:贫困与不平等、气候变化、疫情、冲突以及金融动荡。无论一个国家多么强大,都无法独自应对这些全球性问题。“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与“一带一路”倡议为我们提供了团结协作的重要工具。它们推动我们改革全球金融体系,增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促进符合《巴黎协定》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实践;倡导通过对话协商而非对抗解决争端,维护和平与安全;并深化人文交流,使合作不仅停留在政府层面,更深入学者、青年和广大民众之间。这些承诺正在逐步转化为实际成果: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金融机制,到指导“一带一路”项目实施的绿色发展原则,再到“健康丝绸之路”对公共卫生体系的持续加强,积极成效正在不断显现。

  女士们、先生们,

  请允许我以这样一个愿景作为总结:我们正在建设的“一带一路”,不仅要连接港口与铁路,更要连接人民、文化与未来;我们所坚守的“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不仅要捍卫国家主权,更要维护人类尊严与普遍正义;我们所倡导的“发展权”,不仅要推动经济增长,更要保障每一个国家、每一位公民的平等发展机会。正如“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所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护每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因此,让我们携手前行——非洲、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作为平等的伙伴,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公平、更具包容性的世界秩序。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机遇,更是属于我们的时代。

  谢谢大家!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