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高一飞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ISBN:9787519798802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阐释了“数字人权”的概念证成、价值机理、规范构造和保障方法,详尽解析了“数字人权”这一具有原创性的学理概念,展现了当代中国人权理论的丰富内涵。
作者简介:
高一飞,河南新乡人,武汉大学法学博士。现为浙江工商大学特聘研究员,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湖学者拔尖人才,浙江省“之江社科青年学者”。近五年来,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现代法学》《法律科学》《行政法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
专家推荐:
付子堂教授(西南政法大学)
无论对于“数字人权”存有多少理论争议,数字时代的人权问题都不容忽视。高一飞撰写的这部著作,是国内少有的将“数字人权”作为研究主题的重要学术著作,紧扣“中国问题”,直面数字技术应用所带来的人权挑战,系统阐释了“数字人权”的概念证成、价值机理、规范构造、保障方法等问题,详尽地解析了“数字人权”这一原创性学理概念,展现了当代中国人权理论的丰富内涵,立意深远、视野广阔。该书强调将“数字人权”作为理念共识,延展至数字治理的各个领域,对于建立“数字人权”理论架构、推进数字法学体系性研究多有裨益。不难发现,作者的理论旨趣远不止于探索“数字人权”基本原理,还尝试以“数字人权”为切口,澄清人权价值误解、深化人权理论研究,从而增强人权学理论与法学经典的紧密关联度,有助于中国自主的人权知识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使我们对于“数字人权”的理论认知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孙笑侠教授(浙江大学)
在各类数字技术全面嵌入社会、深度改变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数字人权成为当代中国法学理论研究中的热门话题,该书是国内第一部直接将“数字人权”作为研究主题的学术著作,虽以“概论”命名,却不乏理论深度。作者以人权的价值属性为基础,立足于经典法学理论和基本人权原理,展现出对“数字化生存”之个体的权利关切。不仅全面分析了数字人权的生成背景和发展脉络,还细致探讨了数字人权的多重保护机制,并将数字人权原理拓展应用于平台监管、网络安全、数据治理等领域,为数字人权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作者建构中国自主数字法学知识体系的努力与诚意。
马长山教授(华东政法大学)
信息革命赋予了每个人以“生物”和“数字”的双重属性,人类也由此迈进了数字化生存状态,联合国《全球数字契约》随即诞生,保障数字人权成为迫切的时代要求,须进行学术回应和理论重建。该书就是数字人权研究的一部拓新之作,体现出青年学者的时代情怀和理论担当:一是力倡数字人权的“规范”研究,坚持将数字领域的人权保障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并融贯于法学概念体系和法律制度体系之中;二是强调数字人权的“价值论”研究,强调数字人权的价值指引功能,借此构造相应的制度规范和司法保障方法;三是聚焦数字人权的“体系性”研究,既尝试建立数字人权的基础理论,也强调数字人权原理的制度应用。因此,该书对于倡导和保障数字人权、促进数字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